為降低秋冬季流感和新冠肺炎疊加的風險,發揮中醫藥治未病優勢,加強中醫藥在疫情防控中的干預作用,我市正在推廣使用“清感飲”(系列)制劑。昨日從市衛健委獲悉,目前全市共400余家二、三級醫院和基層醫療機構都可以調劑使用“清感飲”(系列)制劑。為滿足市民使用需求,二級以上醫療機構建立了便民門診,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落實了簡化代取藥手續。
“清感飲”(系列)制劑由天津中醫藥大學組分中藥國家重點實驗室科研團隊研制,天津中醫藥大學附屬保康醫院監制。該實驗室宋新波教授介紹說,在新冠肺炎患者救治中,中醫藥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,成為我國疫情防控的一大亮點。為了應對秋冬季節呼吸道疾病高發,流感和新冠肺炎疊加的風險,各地都推薦了中醫藥預防方藥,我市結合四季邪氣特點研制了“清感飲”(系列)制劑。
“茶文化是中國文化的典型代表,以藥入茶、以茶入藥的歷史由來已久。茶藥借鑒中藥煮散的傳統,將中藥飲片制備成粗顆粒,由于表面積顯著增加,熱水浸泡后有效成分溶出率類似煎煮。”宋新波教授說,“中醫依據天人相應的理念,為適應春溫、夏熱、秋涼、冬寒的四時變化和人體春生、夏長、秋收、冬藏的生理特點,提倡春飲花茶以發散,夏飲綠茶以消暑,秋飲菊花茶以生津,冬飲紅茶以溫陽。”
宋新波教授說:“藥物研發周期一般都在一年以上,但為了做好人群主動防控,維護人民群眾生命健康,我們這次研發是以分鐘為單位搶時間,在之前應用清咽茶防治咽炎、感冒等外感病基礎上,結合臨證經驗和武漢疫情防控經驗集中開展科研攻關,擬出清咽利喉、解毒祛邪的基本方,根據不同季節致病邪氣特點進行加減。針對四時邪氣和兒童體質特點,以茉莉花茶、綠茶、菊花茶、大紅袍為春夏秋冬四季茶藥的基質,研制出‘清感春飲’‘清感夏飲’‘清感秋飲’‘清感冬飲’和‘清感童飲’等系列制劑。同時開展處方的工藝及質量標準研究、藥理藥效學研究、體內體外實驗以及臨床研究,并進行了專利申請。”
“可預防四季外感的茶藥,除了結合藥和茶的特點,適應中國人飲茶習慣、飲茶文化,還要符合中醫藥四季養生保健、防病治病的藥性特點、組方原則以及性味口感。就拿‘清感飲’(系列)制劑來說,我們充分考慮到不同季節的氣候特點,夏飲中就包含有藿香,冬飲成分中就包含有黃芪。再拿口感來說,我們專家嘗遍了所有具有清咽功效的中藥材,就是為了讓最終的制劑能得到市民的接受和認可。”宋新波教授表示。
記者了解到,市衛生健康委、市藥監局、市醫保局、市醫藥集團、天津中醫藥大學等多個部門正共同協調推進“清感飲”(系列)制劑在全市的調劑使用。市藥監局開辟綠色通道,及時完成“清感飲”(系列)制劑應用傳統工藝配制中藥制劑備案和天津市中藥飲片廠有限公司(藥品生產許可證)增加“茶劑”生產范圍增項工作。市醫保部門將“清感飲”(系列)制劑納入醫保支付范圍,明確制劑醫保支付價格和聯網結算等內容,?“清感飲”(系列)制劑購買時限分別為立春、立夏、立秋、立冬前后兩周,按醫保政策每人醫療保險報銷2盒。市衛生健康委根據實際情況,制定制劑推廣使用實施方案,目前“清感飲”(系列)制劑調劑已覆蓋全市400余家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,居民可就近取藥。